簽約儀式現場。 紅網時刻新聞3月27日訊(記者 張興莎 劉志雄 通訊員 于佳樂)3月27日,《湖南省低空空域協同運行空管保障協議》(以下簡稱“《協議》”)簽約儀式在長沙舉行,這標志著湖南全域協同運行真正實現,湖南省全域低空空域管理改革取得圓滿成功,該協議的簽訂對湖南乃至全國的低空空域管理改革都具有劃時代意義。 《協議》簽署后,將為湖南全域通航用戶提供協同運行服務,軍地民協同運行能力將有一個“質”的提升。具體將對軍地民職責明確,保證飛行安全順暢;將使空域使用、飛行審批程序簡化、優化,減輕軍民航空管部門的工作負擔,大幅提高服務效率和通航用戶飛行積極性;將使飛行服務保障手段信息化、智能化,為通航用戶高效運轉、飛行量“井噴”提供依據和支撐。 《協議》的簽訂,既鞏固驗收了全域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試點成效,深化軍地民協同運行管理機制改革,進一步優化空域使用機制、簡化飛行審批程序;又將滿足通航用戶日益增強的飛行意愿,保障湖南全域通航飛行有序運行,具有十分重要的積極作用。 低空改革兩年多來,湖南注冊的經營性通航公司和通用航空器大幅增加,飛行運營穩步增長,2021年、2022年總通航飛行時間分別為2.48萬、2.98萬小時,改革期間年均增長率48%,改革過程中湖南創新突破,取得了十二項“全國第一”。 前期,湖南編制實施全國第一部空域劃設方案——《湖南省低空空域劃設方案》,共分類劃設了171個空域,97條常態化低空目視航線,極大地拓展了通航飛行可用空域范圍。與此同時,軍地民聯合印發全國第一個低空空域協同運行辦法,確?沼騽澰O方案順利實施,落實低空空域分類劃設成果。此外,湖南還發布全國第一個覆蓋全省的專項低空航圖、編制全國第一部低空空域目視飛行方法,進一步明確了“怎么飛”。 簽約儀式對湖南乃至全國的低空空域管理改革都具有劃時代意義。 湖南實施了全國第一個由軍地民三方共同簽訂的部分區域低空空域空管協調試運行保障協議、建成全國第一個覆蓋全省的監視通信系統,保障低空飛行安全。此外,湖南建成全國第一個可服務全省的A類飛行服務站、建設全國第一個聯接軍地民空管信息系統,縮短空域飛行計劃審批時間,逐步向實現通航飛行“一窗受理、一網通辦、全域服務”邁進。 去年5月,湖南一次性獲批55個通用機場場址,為全國第一次通用機場場址集中獲批。如今,全省共有61個通用機場場址獲得核準,已建成株洲蘆淞、長沙開慧等14個通用機場,并布局規劃了1500多個直升機起降點,力爭到2025年基本建成“1+13+N”通用機場網,2035年實現“縣縣有通用機場、鄉鄉有臨時起降點”。 另外,湖南還出臺了全國第一部地方性通航法規——《湖南省通用航空條例》,引領和推動低空空域管理改革,有效利用低空空域資源,加強通用航空管理,促進通用航空產業發展。 通用航空作為國家戰略產業,在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和國家安全中作用巨大。下一步,湖南將“一手抓改革成果鞏固、一手謀通航產業發展”,加快推進各項改革成果的落地落實,將工作重心逐步轉移到推動通航產業發展上來,湖南通航必將“飛得更穩”“飛得更高”“飛得更遠”! 來源:紅網 作者:張興莎 劉志雄 于佳樂 |